白杨 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4:52:41
白杨 教案

白杨 教案
白杨 教案

白杨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
  抚(抚摸) 洪(洪水) 埋(埋怨) 介(介绍) 疆(边疆)
  扶(搀扶) 烘(烘托) 理(道理) 价(评价) 缰(缰绳)
  茫(苍茫) 辨(辨析) 挺(挺拔) 晰(清晰) 戈(戈壁)
  芒(光芒) 辩(辩论) 廷(宫廷) 析(分析) 弋(弋获)
  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理解词义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这一部分一般在课前解决,课上教师可通过提问词义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
  教师提示词语,有近义词,也有反义词,请同学说一说相应的词.
  (1)近义词
  清晰—(清楚) 表白—(表明) 分辨—(辨别) 粗壮—(健壮)
  软弱—(懦弱) 界线—(分界) 分辩—(辩解) 沉思—(深思)
  (2)反义词
  清晰—(模糊) 软弱—(坚强) 动摇—(坚定)
  精壮—(细小) 消失—(出现)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白杨》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
  (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
  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
  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直
  适应性强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
  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
  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
  (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
  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
  (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
  板书:坚强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汽车.”)
  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
  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
  请同学们朗读三个“只知道”,教师在每个“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学们讨论的“不知道”的内容.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师: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
  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实际上他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很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儿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
  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
  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
  (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车上望着车窗外“出神”,是因为他想到自己.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话是这样说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刚才爸爸沉思的内容,他在想孩子们是否也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
  说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
  (四)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
  (五)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
  教师出示投影: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
  (我认为第三种答案是最准确的.因为第一种只写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没有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第二种没有讲课文中的什么事,只写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好像还不全面.而第三种讲的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它把课文的写作目的与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种答案.
  板书: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六)总结全文.
  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板书:借物喻人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重点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进而感悟白杨的品格美,并说一说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的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鼓励学生在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探究活动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想像20年以后,课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设新疆的.
  2.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