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07:26:07
鲁迅杂文《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

鲁迅杂文《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
鲁迅杂文《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

鲁迅杂文《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
提问1: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在第1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为何要“送”?写“送”是如何遣词造句的?
讨论,明确: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①“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②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③“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取媚讨好,投降卖国.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送去主义”的憎恶和鄙夷.
提问2:鲁迅在文中引入著名哲学家尼采,想表明什么?(揭露“送去主义”严重危害)
填充表格:

表 现
结 果
尼 采
自诩是太阳
B光热无穷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D他发疯而死
送去主义
A自诩丰富、
大度
中国掘起地下的煤,供全世界用.
送出中国文化遗产,供全世界用.
(只送去,不拿来)
子孙“佳节大典之际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点残羹冷炙”.( 亡国灭种)
讨论,明确: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不是“丰富”,还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提问3:“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提问4: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不谈“拿来”只谈“闭关”、“送去“与送来”?
讨论明确:作者论说的“拿来主义”,是针对当时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小结:1、明确几个概念: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闭关自守的国策,本质是惧怕外国,其结果是积弱积贫,导致“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其实质是献媚于外,后来发展为投降主义.
送来:是列强的侵略手段之一,其后果是导致中国沦为殖民地,中国人沦为奴隶.
2、作者把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开始便从“闭关主义”说起,进而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实行“送去主义”的种种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事实,揭示“送去主义”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因此,“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提问5: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讨论,明确:“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其讽刺意味是很浓烈的.“吝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鲜明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提问6: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第9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说明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
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
评: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
“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
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五、研读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最后部分,简要说出每句话的内容.
提问7: 这一段共5句话各自的内容是什么,请用做准确的语言概括.
第1句话:结论是我们要拿来.第2句话: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第3句话:拿来主义的结果.第4句话: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第5句话: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提问8:如果将这5句话转化为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5个问题(“思考和练习”二)?
明确:①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六、《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例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使用老百姓口语中常用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把“闭关主义”必然演化为“送去主义”的深刻道理一语道破,暗含对“闭关主义”者的揶揄.
【例2】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使用民间俗语,“拿来”态度之鲜明跃然纸上.
【例3】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或旧小说中的套话,后文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更化用商店广告,都含有强烈的讽刺性.]
【例4】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诚惶诚恐地“捧”,画只有几张却一路地“挂”,通过形象的动作活画出“送去主义”的可怜相.寒酸相.
【例5】◆叫作“发扬国光” ◆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例6】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都是反语.反语的讽刺性是尽人皆知的.]
【例7】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语言的布局问题.明明要批判,却先作肯定,这种欲擒故纵之法常用于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