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条件下将6.4g铜粉投入足量稀硝酸中 充分反应后铜粉无剩余 制得标准状况下一氧化氮体积是多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1:11:22
在一定条件下将6.4g铜粉投入足量稀硝酸中 充分反应后铜粉无剩余 制得标准状况下一氧化氮体积是多少

在一定条件下将6.4g铜粉投入足量稀硝酸中 充分反应后铜粉无剩余 制得标准状况下一氧化氮体积是多少
在一定条件下将6.4g铜粉投入足量稀硝酸中 充分反应后铜粉无剩余 制得标准状况下一氧化氮体积是多少

在一定条件下将6.4g铜粉投入足量稀硝酸中 充分反应后铜粉无剩余 制得标准状况下一氧化氮体积是多少
3Cu+8HNO3=3Cu(NO3)2+2NO+4H2O
3×64 2
6.4 X
3×64/6.4=2/X
X=2/3mol
标准状况下一氧化氮体积=22.4×2/3=14.9L

孩子,你真有才!

铜与稀硝酸反应如下:
3Cu + 8HNO3====3Cu(NO3)2 + 2NO↑ + 4H2O 设反应生成NO X克
3×64 2×30
6.4 X
===》X=2
既生成...

全部展开

铜与稀硝酸反应如下:
3Cu + 8HNO3====3Cu(NO3)2 + 2NO↑ + 4H2O 设反应生成NO X克
3×64 2×30
6.4 X
===》X=2
既生成NO 2克
所以标况下,生成NO体积=2÷30×22.4≈1.49L
答:生成标况下NO 1.49L

收起

在一定条件下将6.4g铜粉投入足量稀硝酸中 充分反应后铜粉无剩余 制得标准状况下一氧化氮体积是多少 将一定体积的稀硝酸溶液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与足量铜粉反应收集气体的体积为V1,另一分先加入与其等体积的稀硫酸,再投入足量铜粉反应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V2(V1和V2都在同一条件下测定) 铜粉加浓硝酸在一定条件下,将6.4克铜粉投入足量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后铜粉无剩余.求1能生成多少克硝酸铜?2能制得标准状况下二氧化氮多少升? 将2.4g fe mg 合金投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硝酸中,将2.4g Fe、Mg合金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金属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 L(硝酸被还原成NO),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将200ml稀硝酸与足量的铜粉在微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12lno,计算参加反应铜的质量 将200mL稀硝酸于足量的铜粉在微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经测定,生成1.12l NO(标况). 铜与稀硫酸与稀硝酸的问题将一定体积的稀硝酸分成两等份,一份与足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V1升(常温常压下,下同)气体,另一份先加入与其等体积的稀硫酸,再投入足量的铜粉,充分反应 一定条件下,将1.92g铜粉溶液50ml物质的量浓度为20mol/L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铜粉无剩于.1、求被...一定条件下,将1.92g铜粉溶液50ml物质的量浓度为20mol/L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铜粉无剩于.1、求 将2.4g Fe、Mg合金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将2.4g Fe、Mg合金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金属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 L(硝酸被还原成NO),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 将3.6g铁铜混合粉末,投入100mL c mol/L的稀硝酸中,金属粉末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后称量为4.8g 将3.6g铁铜混合粉末,投入100mL c mol/L的稀硝酸中,金属粉末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后称量为4.8g 排水集气法 简单的化学问题一定质量的铜分别与足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额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B.硝酸的浓度 将某质量的硅钢片(含Fe,Si)试样,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和NaoH溶液中,在相同条件下放出气体的体积相等, 一道化学选择计算题,将3.6g铁铜混合物粉末,投入100mL c mol/L的稀硝酸溶液中,金属粉末与硝酸恰好反应完全(还原产物中有NO),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 将a g纯铜片投入足量的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反应中消耗的HNO3为b g,若a:b=8:21,则反应中起酸性作用的硝酸的质量为A b/2B 2bC (3/4)aD (3/4)b 将一定质量的Na投入到足量的水中,溶液质量增加44g,求投入Na的质量与产生H2的体积. 将一定质量的Na投入到足量的水中,溶液质量增加44g,求投入Na的质量与产生H2的体积. 将足量的铜粉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铜粉剩余,加入下列溶液,铜粉不会继续反应的是A.FECL3 B.稀硫酸 C.HNO3 D.Cu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