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能告诉我关于诸葛亮八阵图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22:34:16
请问谁能告诉我关于诸葛亮八阵图的故事

请问谁能告诉我关于诸葛亮八阵图的故事
请问谁能告诉我关于诸葛亮八阵图的故事

请问谁能告诉我关于诸葛亮八阵图的故事
八阵是早在诸葛亮之前已有的阵法.孙子有八阵,其阵图著录在《汉书·艺文志》中.而郑玄的《周礼注》中,孙子八阵有“苹车之阵”,是利用“对敌自隐蔽之车”,构成的防御方式.孙子之后,孙膑在他的《孙膑兵法》中也写下了《八阵篇》.东汉时,作战或作战训练中普遍使用了八阵.车骑将军窦宪“勒以八阵”,大破北匈奴单于.到了东汉末年战乱之时,八阵更为流行,成为“士民素习”的项目,也是诸葛亮熟悉的阵法.
由于蜀军的作战对象是魏国的步、骑兵,而作战地形是陇右山地,诸葛亮从蜀军的实际出发,改革原有的八阵,发挥蜀军步、弩兵的特长,更加适合山地作战.诸葛亮以擅长的巧妙思维“推演兵法,作八阵图”.他的八阵图,是基于古代八阵的创新阵图.
葛亮自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当时人也对诸葛亮的八阵图评价很高.就连司马懿也叹道:“天下奇才也.”晋代李兴说:“推子八阵,不在孙、吴”.
诸葛亮八阵法在唐代失传,但是诸葛亮曾经垒石作八阵图,留下三处八阵图的事物遗迹:一是在鱼腹江边沙石滩上.北魏郦道元记载:“江水又东迳诸葛亮图垒南.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造八阵图,东跨故垒,皆垒细石为之.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今夏水漂荡,岁月消损,高处可二三尺,下处磨灭殆尽.”第二处在汉中定军山以东的高平旧垒.《水经注》说:“山东名高平,是亮宿营处.钟士季征蜀,枉驾设祠营东,即八阵图也,遗基略在,崩褫难识.第三处在新都弥牟镇(今属成都).这三处,以第一处保存最好,这八八六十四堆垒石遗迹,包含着八阵图的信息.
现对诸葛亮八阵图的编成、机动、阵战、兵种运用、阵形变化介绍一下.
1、八阵编成及原则.
八阵是集团方阵.从阵式编成看,每个八阵都具有八个方向.每一个方向向,都编有一中阵.全阵八个方向,编有八个中阵,分别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所谓“散而成八,复而为一”,就是分别看为八个中阵,合起来看就是一个大阵.八阵***,是大将及直属的余奇之兵,“中心零者,大将握之”.《唐李问对》中有“数阵有九”的说法,所以八阵***也可视为一个中阵,因此宋朝又把八阵称为九军阵.
每个中阵,平时编为六个小阵,***编为十六个小阵,整个八阵共六十四个小阵.大方阵之后,可能还有游骑二十四小阵,则共编为八十八小阵.有人推测,游骑的编组,是将二小阵编为一组,将三组编为一冲,共四冲十二组.为了防御时迟滞敌人的进攻,在八阵的外围还设置了冲车和鹿角等障碍物.
在编成时,阵内兵力的部署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是包容和对称.八阵的大、中、小之阵间,具有包含容纳的关系.大阵由中阵编成,中阵由小阵编成.从全阵看,“阵间容阵”,“大阵包小阵”.在阵式结构上,则保持两两平衡,形成“隅落钩连,曲折相对”(阵的角落互相牵连呼应,一曲一折,彼此相对)的状态.诸葛亮《军令》所提到的左右阵和甲乙校,是阵式对阵的表现.
第二,是中外和离合.八阵在兵力配置上,区分为中外,即区分为***和外围.其主兵力配置在外围;以少而精的兵力配置在***,形成厚外薄中,外重内轻、外实内虚的兵力部署.“八阵之法,虚中之法也,自伍而至阵法,皆虚其中焉”.在配置阵地时,讲究离合.阵地上,往往有丘阜、沟堑、林木等地形障碍,因此讲究离,对其兵力进行必要的分散配置,以避开障碍;又讲究合,在分散配置以后,能在统一指挥下迅速合成作战.
第三,是奇正.在编成时,把部队区分为正兵(常规作战部队)和奇兵(非常规作战部队).在区分奇正时,把八个中阵区分“四为正,四为奇”.在部署奇正时,“各以一正而间一奇.”在八个中阵之外,还区分出“余奇”之兵,即***大将直属之兵.
2、八阵的机动方法.
八阵编成后,可根据敌人作战方向的变换,随时调整方向.由于阵式对称,只要前部改为后部,后部改为前部;或左部改为右部,右部改为左部,即可掉头,行动十分灵活.但是由于阵形庞大复杂,为了保持整齐,前进时不许速奔,后退时不许猛跑,机动速度受到较大的限制.这就是《唐李问对》中八阵口诀所诉“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度,退无遽走”.
3、八阵的战斗方法.
八阵具有全方位作战的功能,有四正可充当四头(侧翼),有四奇、四冲可充当八尾(增援部队),任何方向受到攻击,该方向不必作出根本变更,即可完成主要作战方向的部署,形成阵首、侧翼和殿后的兵力配置.一处受到攻击,相邻左右中阵可自动作为两翼,前来夹击来犯之敌.这就是《续武经总要》所讲的“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
4、兵种运用.
阵内最活跃、机动性最强的是骑兵,“首尾相救,变用不穷,皆出于冲骑”.其运用方法是:赋予其侧击、佯击、伏击、断敌粮道、阻击、夜袭、尾击和行军、宿营、布阵时的警戒等广泛任务.平时,横列成两排,置于大方阵之后,如《武备志》所讲“行则居前,止则居后,战则进退无常位”.
阵内的弩兵,在其他兵力的配合保护下,弥补了短于自卫的弱点,发挥了长于远射的优势.运用弩兵的方法,是强调协同.诸葛亮在《军令》中规定,当来犯的敌人在鹿角前受阻之时,阵内弩兵立姿发射,矛戟兵蹲姿前进作战,互相协同,矛戟兵不得战立和停止,否则影响射界,妨碍用弩.
车兵通过用车设置障碍,迟滞和割裂敌军的冲击和机动,对阵内步、弩、骑兵提供掩蔽和保护,增强防御的稳定性.其运用是:在山地遭遇战中,如果敌军骑兵左、右翼前来夹击,我军步兵从行进间转入仓促防御,又不便于登上山岭时,则用车布于阵外,阻敌冲击;在地形狭窄、难于展开时,则把布于阵外的车排成锯齿形状,以防御敌冲击.
5、阵形变化.
为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敌情,八阵须视情将阵形调整为方、圆、曲、直、锐等形状,又要根据作战不同阶段的需要,调整其阵中兵力配置,组成不同的阵势.例如,行军时组成发兵结阵的阵势,备战时组成敛兵待敌的阵势,防御时组成先锋应敌的阵势,追击时组成战胜追逐、收阵整兵的阵势,等等.
总之,诸葛亮针对魏军的骑兵优势,以最先进的速射武器元戎为支撑,综合发挥步、弩、骑、车协同作战的威力,编成八阵.他的八阵,是四正四奇合成的集团方阵,阵形可离、可合、可变.编成上是包容和对称的,具有以前为后、以后为前、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的快速反应和灵活应变能力.

查google

请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诸葛亮崇尚法家和黄老思想,同时精通易学。陈立夫先生曾为1994年举行的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讨论会题词 “明易先知”,就明确指出了诸葛亮的“先知先觉”与其精通《周易》密切相关。
《周易》的精髓是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把不同质、不同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探讨其运行的规律。诸葛亮治国、用兵时十分注重天、地、人的综合考察。他在《将苑·智用》中写道:“...

全部展开

请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诸葛亮崇尚法家和黄老思想,同时精通易学。陈立夫先生曾为1994年举行的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讨论会题词 “明易先知”,就明确指出了诸葛亮的“先知先觉”与其精通《周易》密切相关。
《周易》的精髓是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把不同质、不同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探讨其运行的规律。诸葛亮治国、用兵时十分注重天、地、人的综合考察。他在《将苑·智用》中写道:“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强调一个优秀的将领应“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 (《将苑·将器》)。“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慧星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将苑·兵势》)这真是将《周易》天、地、人综合一体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从传世的诸葛亮的有关著作来看,其中不但涉及《易》理,也透露出诸葛亮对卦象占筮的精通。如《阴符经注》云:“天垂象,圣人则之,推甲之,画八卦,考著龟,稽律历,则鬼神之情,阴阳之理,昭著平象,无不尽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转而用之,神出鬼入,万明一矣。”所谓“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就是指《周易》的占筮方法。
今人感到颇为神秘的“八阵图”是不是子虚乌有呢?诸葛亮是否真的创有“八卦阵”呢?《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作为古代战争中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图,诸葛亮的原“图”今虽不见,然有传说为诸葛亮练兵遗址的所谓“八阵图垒”。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云,这种“图垒”皆垒细石为之。共有三处:一在陕西沔县;一在重庆奉节;一在四川新繁,尤以在奉节者最为著名。奉节原为古鱼复县,治所在今奉节东白帝城,三国时刘备改名永安,唐改称奉节。诸葛亮“八阵图垒”据传就在永安宫南江滩上。根据唐代李鉴《太白阴经》、李靖《问对》等记载,以及当代学者的推演(见《孙子学刊》1994年第9期封底),现将诸葛亮的“八阵图”示意如下:
帖子相关图片: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72898090

收起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
在入串之前,诸葛亮为防止日后东吴袭击,布置八阵图。

八阵是早在诸葛亮之前已有的阵法。孙子有八阵,其阵图著录在《汉书·艺文志》中。而郑玄的《周礼注》中,孙子八阵有“苹车之阵”,是利用“对敌自隐蔽之车”,构成的防御方式。孙子之后,孙膑在他的《孙膑兵法》中也写下了《八阵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