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课件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 马克思 复习可见ppt 格式的 最好有配套的重点习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7:36: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课件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 马克思 复习可见ppt 格式的 最好有配套的重点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课件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 马克思 复习可见ppt 格式的 最好有配套的重点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 马克思 复习可见ppt 格式的 最好有配套的重点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课件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 马克思 复习可见ppt 格式的 最好有配套的重点习题
这是我们的复习提纲:
主要复习内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P3-8(不是偶然发现)
任何一种学科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的在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意义P12-13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P13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P14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6、教材绪论部分思考题第一题(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 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 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 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 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 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 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影响.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P25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P25
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P26及其现代意义P27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化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P29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已到了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0-34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的主体总是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P49-50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7、辩证法的本质P37
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他的矛盾的部分的认识……是辨证法的实质)
8、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9、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50-51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唯心主义历史观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看做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显然是错误的.但是,不承认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作用,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也是不科学的.重要问题在于如何使思想、理论同实际相一致
10、教材第一章思考题第3题
第二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近代哲学认识论上两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缺陷P59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这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回答是: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的能动反映).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坚持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旧唯物主义有两个严重缺陷:①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②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这种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是不科学的.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认识的本质以及认识运动规律问题上的基本观点P60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
4、真理的客观性P64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5、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63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明,这个统一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下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如果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这就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特点,思想落后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原有的矛盾尚未得到充分的暴露和展开,向另一个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把将来可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阶段,这同样是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
6、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与真理的检验标准P65/P68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这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思上,承认看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真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认识的深度程度上、精确度上的有限)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①:具有绝对行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②: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性向绝对性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人类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绝对性真理中的一个成分,都是以往实践和认识的终点,又是进一步迈向绝对性真理的起点,人们向绝对真理的接近,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再一个水平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教材第二章思考题第1题
答法一:①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的改造世界②蚂蚁能看到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所具有的本能.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是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器、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的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③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
答法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因为有了社会实践这个动力,我们人类才能比蚂蚁认识更多的知识.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到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是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人的眼睛构造虽然不及蚂蚁的精妙,但是人类可以通过新的工具比蚂蚁认识的更多.③实践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使认识产生并不断向前发展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而蚂蚁却不能做到.总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的存在与社会的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与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P88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社会历史馆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做决定其余一切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破天荒的破解了“历史之谜”,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这两个“划分”、两个“归结”的思想对于认识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