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麦田里的守望》 为题的作文 不少于600 越快越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7:32:08
以《麦田里的守望》 为题的作文 不少于600 越快越好!

以《麦田里的守望》 为题的作文 不少于600 越快越好!
以《麦田里的守望》 为题的作文 不少于600 越快越好!

以《麦田里的守望》 为题的作文 不少于600 越快越好!
霍尔顿如果不是个少年,而是个中老年人,那他可真烦人.《麦田守望者》里的这位主人公,看什么都不顺眼.他讨厌学校,讨厌同学,讨厌父母.他甚至讨厌那些喜欢说“祝你好运”的人,以及那些说“很高兴认识你”的人,以及在钢琴演奏中瞎鼓掌的人.他当然还讨厌数学物理地理历史以及除了写作之外的一切学科.一个甚至无法从学习中得到乐趣的人,可真烦人.
关键是他的痛苦也没有什么“社会根源”.生活在他的时代和国家,他既不能抱怨“扭曲人性的专制社会”,也不能抱怨“愚蠢的应试教育”,他只是用鸡毛蒜皮的方式讨厌着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已.
但这一切唧唧歪歪,都可以以“无辜少年反抗压抑的社会秩序”的名义而被宽容,甚至被喝彩——据说后来美国有很多青少年刻意模仿霍尔顿——因为他是个少年.在青春的掩护下,颓废是勇气,懒惰是反抗,空虚是性感.有一段时间甚至有人为此类文艺作品起了个类型名称,叫做“残酷青春”.简直没有比这更无赖的词了:什么叫残酷青春?老年残不残酷?残酷到人们都懒得理会它的残酷.童年残不残酷?残酷到都孩子们都无力表达它的残酷.更不要说倒霉的中年,残酷到所有人的残酷都归咎于它的残酷.所以说到残酷,青春哪有那么悲壮,简直可以垫底.
但也许《麦田守望者》并不仅仅是一部青春小说.它是关于一个人在看透人生之注定失败后如何说服自己去耐心地完成这个失败的小说.小说里,中学生霍尔顿想:好好学习是为什么呢?为了变得聪明.变得聪明是为什么呢?为了找到好工作.工作又是为什么呢?为了买卡迪拉克.买卡迪拉克又是为什么呢?天知道.
当然他可以追求别的:知识、文学、音乐、和心爱的人坐在床边说话,以及思考“中央公园的鸭子冬天上哪儿去了”.但是,追求这些,他就远离了愤怒,而愤怒——只有愤怒——是感知自我最快捷的方式.
其实仔细想想,霍尔顿面对的“社会”并没有那么可恶.无论是室友、女友或老师,似乎都不是什么黑暗势力,只是一群“不好不坏”的人而已.如果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他们,也许会是一个一模一样的故事.但这个社会最糟糕的地方,也许恰恰是它甚至不那么糟糕——这些不好不坏的人,以他们的不好不坏,无情剥夺了霍尔顿愤怒的资格,而愤怒——至少愤怒——是一个人感知自我最快捷的方式.
其实满世界都是霍尔顿.16岁的霍尔顿,30岁的霍尔顿,60岁的霍尔顿.他们看透了世界之平庸,但无力超越这平庸.他们无力成为“我”,但又不屑于成为“他”.他们感到痛苦,但是真的,连这痛苦都很平庸——这世上有多少人看透人生之虚无并感到愤怒,而这愤怒早就不足以成为个性、不足以安慰人心.事实上自从愤怒成为时尚,它简直有些可鄙.
所以《麦田守望者》最大的悖论就是逃跑.一方面,霍尔顿渴望逃到西部,装个聋哑人,了此一生;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想做个“麦田守望者”,将那些随时可能坠入虚无的孩子们拦住.整个小说里,最打动我的不是关于“麦田”的那段经典谈话,而是另一幕:霍尔顿经过两天的游荡已经筋疲力竭,过马路的时候,每走一步,都似乎在无限下沉,然后他想到了他死去的弟弟艾里.他在心里对艾里说:亲爱的艾里,别让我消失,别让我消失,请别让我消失.
《从头再来》里,崔健唱道:我想要离开,我想要存在.在同一首歌里,他又唱到:我不愿离开,我不愿存在.
我想霍尔顿也许不是真的愤怒,他只是恐惧.他只是对自己的虚空人生感到恐惧,而出于自尊心,我们总是把恐惧表达成傲慢.他还热爱小说呢,他还热爱音乐呢,他还热爱小妹妹菲比脸上的笑容呢.最后霍尔顿之所以没有去西部,也许并不是因为软弱,因为就算到了西部,也得找工作,也得去超市买1块钱3斤的土豆,身边还是会有无数喜欢说“很高兴认识你”和“祝你好运”的人.与其到远方去投靠并不存在的自由,不如就地发掘生活中那尚可期待的部分——小说音乐和小妹妹的笑容,善待因为迷路而停落到自己手心的那一寸时光,等那个注定的失败从铁轨那头驶来时,闭上眼睛,呼拉,干净利落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