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以莲花有着什么样的典故吗?为什么是莲花?而不是其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20:33:47
佛以莲花有着什么样的典故吗?为什么是莲花?而不是其他?

佛以莲花有着什么样的典故吗?为什么是莲花?而不是其他?
佛以莲花有着什么样的典故吗?为什么是莲花?而不是其他?

佛以莲花有着什么样的典故吗?为什么是莲花?而不是其他?
天台智者大师是东亚佛教轴心——中华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他的三部著作,《妙法莲华经玄义》、《妙法莲华经文句》、《摩诃止观》是天台宗立宗的重要典籍.其中《妙法莲华经玄义》(简称《法华玄义》)的开头,专门对《妙法莲华经》这部大乘圆顿经典的经题作了精彩的诠释,真可谓“口吐莲华”、辩才无碍,据说智者大师单演说此经题的妙义,就演讲了三个月,从此智者大师成为中华文明史上象征辩才不断、灵感不断的一位神圣.善男、信女们若求辩才、求艺术灵感和创意,勿忘当往浙江天台山朝礼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诠释经题中的“莲花”(原为“莲华”,因“华”古同“花”字,此处皆写作“花”)的大意,本人略整理如下:
【原文】例有粗花.云何为粗?狂花无果;或一花多果;或多花一果;或一花一果;或前果后花;或前花后果.
【原文】初喻外道,空修梵行,无所尅获;次喻凡夫,供养父母,报在梵天;次喻声闻,种种苦行,止得涅槃;次喻缘觉,一远离行,亦得涅槃;次喻须陀洹,却后修道;次喻菩萨,先藉缘修,生后真修.皆是粗花,不以为喻.
【大意】1、有花无果的那种花,是比喻外道的修为,他们盲修瞎练,白白禁欲苦行,而未能获得真实究竟解脱的果报.是为“狂花无果”.
2、一花而多果的那种花,是比喻世间一切善行,如孝养父母等.人们由某种殊胜的善行,以此善因,来世得生欲界、色界天界,得享各种天福.以一种善行而感得多重乐果,是为“一花多果”.
3、多花一果的那种花,是比喻小乘道法.以追求个人解脱的小乘发心,修学解脱道,虽有种种苦行,只能证得阿罗汉——小乘涅槃之果.以多种世、出世间善业,而感得一涅槃果,是为“多花一果”.
4、一花一果的那种花,是比喻麟角独觉的道法.这一类仙人是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功成,于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他们完全隐遁,与世隔绝,故称为“一远离行”.以一远离行感得一涅槃果,是为“一花一果”.
5、前果后花的那种花,是比喻须陀洹果.须陀洹果是小乘的一种果位,当生证得这种果位的人,已经见道了(已断三界之见惑),但还没有完成实际的修道.通俗地说,就好像说一个人已经对某种事物有了决定性的知见,但还没有在这种知见指导下完成实践过程.是为“前果后花、却后修道”.
6、前花后果的那种花,是比喻菩萨的六度万行.菩萨六度的初发心,是以有情世间为环境、为对象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普度众生为己任,所以叫“先藉缘修”(缘指有情世间这种外缘).比如布施,需要有布施的对象;忍辱,需要有难忍能忍的外界苦缘等.但是,真正的菩萨道是不能着相的,即要证得“无生法忍”,如《金刚经》所开示,虽广行六度万行、度无量众生而又不断排除我、人、众生之相执,在胜义观中,“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生后真修”就是说,得“无生法忍”方可真名菩萨,是真行菩萨道.但是要证得“无生法忍”,又必须有藉有情世间外缘所做的六度万行的善因,故而是“先藉缘修、生后真修”.你看,这一句话其实就是概括大乘佛教关照世间民生、不离世间有情的菩萨精神,但同时又以超脱世间、摆脱现象束缚的出世智慧来为菩萨万行作指导、这就使人们的精神境界能够在心底彻底净化(无我故无私)、使世间万善出离虚伪,这是多么深刻而高度辩证的思想.
然而,以上这种种花(所譬喻的行为)都不足以譬喻《妙法莲华经》所开示的圆顿妙法,“皆是粗花,不以为喻”.
【原文】莲华多奇:为莲故花,花实具足,可喻即实而权;又花开莲现,可喻即权而实;又花落莲成,莲成亦落,可喻非权非实.故以莲华喻于妙法也.
【大意】莲花有许多奇特属性.
1、为莲故花:莲花的内在就是莲蓬,莲蓬是果实之聚.
2、花实具足:莲花的出现,也就隐含意味着果实的存在.
3、即实而权:“权”是权巧方便之意,指佛陀为了引导众生从此岸世界达到佛法彼岸世界,而有为施设的种种外在的事相.“实”指佛陀真实的智证以及众生本具之佛性.莲花之相,譬喻佛法弟子信众,依佛经教,而起戒、定、慧、六度等种种外在善行.虽然这些善行的似乎是以佛果为目的,但其实,这些善行正是众生本具佛性(或曰本觉、或曰久远成实之本佛)的作用之显现,若无此佛性,终不能起六度万行,这就是“即实而权”--即因本佛性而起种种善行--念佛是谁?念佛是佛.
4、花开莲现:莲花开放的同时,莲蓬、莲子就一目了然,花相和果相是同时出现的.
5、即权而实:而同时,若无六度善行之昭显,虽有佛性,终不能体认佛性而证果.如《法华经》中的穷子喻,虽有无价宝珠在衣里,而不自知,四方乞食.此因六度万行之事相而昭显佛性之理,正如若无莲花之开放,不能得知此花果实的存在.
6、花落莲成,莲成亦落,可喻非权非实:尽管明权实二理,但这种认知仍然是相对的,是指导修行的,亦不可执“权、实”为实而需要进一步超越的,在胜义中实无“权、实”二相及差别可得.总之,唯有达到佛智究竟彼岸,方可真正明了权与实、事相与本质、用与体、相与性的实相.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全部展开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