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读后感1000字500字需要介绍他,500字自己读后感.急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04:15:20
孙中山读后感1000字500字需要介绍他,500字自己读后感.急用!

孙中山读后感1000字500字需要介绍他,500字自己读后感.急用!
孙中山读后感1000字
500字需要介绍他,500字自己读后感.急用!

孙中山读后感1000字500字需要介绍他,500字自己读后感.急用!
《孙中山》讲述了中国伟大的人物孙中山从小到大经历过的事,讲述了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奔走一生,最后为救国救民而鞠躬精粹的曲折历程.
《孙中山》前有序言,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再见了,翠亨村;第二章:海外求学;第三章: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第四章:讨袁护国;第五章:伟大的转变;第六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出生贫苦,祖籍广东,12岁时随哥哥孙眉到夏威夷去,到了意奥兰尼中学,全校的教师只有一个是夏威夷人,其余都是英国人,他们用英语进行教学.孙中山听不懂老师的话,更不认得黑板上的那些字.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认真学英文,最后他把英、汉两种语言相对地比较,英语较好学.他发现,英语有26个字母,由26个字母组成各种各样的单词.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上私塾时所没有的,这些课程大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在三年以后,孙中山毕业了,他的英语语法课获得了全校第2名!后来他又到了奥阿厚书院读书,在学校一直是优等生.
由于哥哥孙眉担心孙中山会变成一个洋人,就迫使他离开檀香山,回到翠亨村,这时他已经是一个17岁的大小伙子了.他有了新知识、新思想,胸中燃烧着改革的热情.他一面帮助家人做些农活,一面在村民中大力宣传社会改革,抨击腐败的中国政治和落后的社会习俗.
1883年11月,孙中山再次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到香港求学.他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他从中央书院毕业后,改学医学,他想“由医人而医国,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在西医书院念书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宣传革命、策划革命上了,满脑子都是革命思想,见人就谈革命.
孙中山从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当了一名西医师.但他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1893年冬,他组织成立了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他先后组织了10次革命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气馁,继续组织发动革命武装起义,终于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这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
由于孙中山轻信袁世凯,把总统之位让给了他,革命果实就这样被窃取了.孙中山又开始讨袁护国活动.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后,孙中山又奋起斗军阀.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后,为求统一,扶病北上,最后鞠躬尽瘁,为革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帝国,从而也就结束了自秦始皇以来绵延了2133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另一件是高举起反帝反军阀的旗帜,坚定地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三民主义和公产主义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
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在失败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他在失败和成功的辨证统一中,铸就了自己的人格.
他有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奋的坚强斗志、永不停顿的进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这就是孙中山,这就是孙中山留给我们的遗产.
孙中山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生为平民,死为平民,在平凡中见伟大.
读完《孙中山》以后,我越来越感觉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他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博爱”和“天下为公”.我决心:一定要向他学习,刻苦学习,将来把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把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为自己的责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革命的火焰是红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孙中山——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大总统,推翻清政府第一大功臣!他自幼便有超出凡人的智慧,他生在清朝末的一个贫苦人家,却有着革命的强烈意识,让人惊叹!他不信鬼神只信科学得精神让人不可思议!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学习西方文化长知识,多见识的一个青年.他虽然多次武装起义失败了,但他不灰心,在南昌起义中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
名人也有失误的时候,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在统一中国后他为什么会这么迷糊想:革命胜利了,反正谁当大总统都一样.为什么会一样呢?袁世凯这个家伙开心了.就因为这新中国才晚成立了几十年!孙中山一生是辛苦的.
这本书让我有很多收获,但我还那么一句话:不付出相应的代价,不会有收获!如:孙中山,他付出了几年的逃亡,政府的通缉人们的思想工作……
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

高良佐著《孙中山先生传》读后感
一部有特色的孙中山传记
应该说,我与高良佐著《孙中山先生传》有些缘分。45年前,我当了中外知名的孙中山研究专家陈锡祺教授的研究生,陈师要求我多读书,在给我开的一长串需读参考书目中,就有这部传记。我好不容易从中山大学旧书库中找到了这个孤本,读后颇有所获。我向陈师汇报了读后感,那时正是以阶段斗争为纲、大举批判资产阶级之时,陈师刚经历过“拔白旗”的批判...

全部展开

高良佐著《孙中山先生传》读后感
一部有特色的孙中山传记
应该说,我与高良佐著《孙中山先生传》有些缘分。45年前,我当了中外知名的孙中山研究专家陈锡祺教授的研究生,陈师要求我多读书,在给我开的一长串需读参考书目中,就有这部传记。我好不容易从中山大学旧书库中找到了这个孤本,读后颇有所获。我向陈师汇报了读后感,那时正是以阶段斗争为纲、大举批判资产阶级之时,陈师刚经历过“拔白旗”的批判,但他仍然对我说:“很好!这部书确是写得较扎实,有特色,值得一读。”本着这一深刻印象,我于上世纪90年代参与主编《孙中山辞典》(1994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就约请存有此书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一位先生撰写此书的介绍条目,列入该辞典的《孙中山研究论著、史料汇编简介》中。再过10年,同窗老友刘纬武先生转赠我一本刚翻印出版的此书;不久纬武又介绍我与此书著者的贤嗣高宁人先生见面。高先生向我介绍了其父长期孜孜于从事国民党史和孙中山研究的艰苦阅历,高宁人先生又从上海到广州,告以此书将再版,望我写一篇“序”。面对前辈硕著,岂敢言“序”,但作为与此书长期结缘的热心读者,写点读后感,却也情不可却,义不容辞。
这部孙中山传记之所以在历经半个多世纪、孙传联翩纷出之后,仍然令人注目,仍须再版以飨读者,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至今还值得回味的如下特色。
首先,著者虽非历史唯物主义者,但也较好地理解到时代潮流、社会环境和伟人言行的互动关系。此书的第一章就明确表述,孙中山之出现是“因为时会之所以转移,潮流之所激荡,自然会诞生出一个伟大的人物,来做新时代的开创者”;孙中山之所以适应时代潮流和人群需要,决心改变现状,改造中国,是“他到处静默地观察,便发生了改造中国的宏愿,终究因他所处的环境发展了他领袖的精神……他这种救国救民族的志愿,潜伏在他的意识之内,有一种压力似的逼迫着他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前进”。而当他成为一位革命开创者之后,又以他的非凡智慧和能力,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这种正确的治史观,贯串于全书之中。基于此,著者没有囿于党派之见,谈论孙中山言行的上述特点时,毫无忌惮地引述马克思、列宁的类似情况作比照。
其次,著者本着他自定的治史须“根据事实,加以论述”和“实录直书”的原则,在撰著此书前,利用其先后师事研究国民党和孙中山历史多年并卓有成就的邵元冲、黄季陆先生,以及著者在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长期工作的条件,广泛地阅读了有关孙中山的已刊和未刊的史料;对不清楚之处,还请人作了实地调查;对一些问题还做了认真考证。如此辛勤笔耕,历时20年。其写作提纲亦广泛征求同行意见,数易其稿。写作时,又对所搜集整理的大量史料,结合与孙中山有关的一些人的论述,多加比较研究、核实利用。这就是使得这部传记与同时期出版的其他孙传相比较,显得立论有据,比较扎实,内容也较为丰富。
再次,由于著者对孙中山抱有无限崇敬的心情,而又作了长期研究,因而这本传记写得比较系统,其中不少精到论述,特别是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发韧和早期思想的演进,写得较细致,而且很富感情,基本上勾画出了孙中山的言行特点和早期形象。而著者的生动、平实的笔调,又增添了此书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诚然,孙中山研究是不断深入、发展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类档案、报刊资料的大量发掘与整理,与孙中山有关的人物、事件的各种结集陆续有出版,以及研究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因而使孙中山的文集、年谱、传记、论文以及各种资料结集纷纷问世,有如百花竞艳、各极其致,真是日新月异,美不胜收。于此回眸前此有关著作,自必有其时代局限和缺陷。又由于此书是在许多中外重要史料尚未充分发掘的情况下撰写的,因而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人际关系,缺乏更完整、更清晰、更准确的论述,孙中山的形象和内心世界也就展现得不够完整。此书由于种种具体原因未能将立论的史料标明出处,又使这些立论不够明白和有力。著者对孙中山景仰之情溢于言表,但孙中山是人而不是神,在那样错综复杂、诡谲多变的情势下,有其缺点和错误自是难免,但此书极少指出,更欠剖析。尽管如此,此书诞生于战乱年代,能写得如此有特色,历久而未衰,迄今在孙中山研究学术史上仍保有一席地位,确是难能可贵。现此书在久已绝版很难找到一阅的情况下将予再版,对读者自是一件乐见幸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