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贺知章,《送汪伦》李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9:21:20
《回乡偶书》贺知章,《送汪伦》李白

《回乡偶书》贺知章,《送汪伦》李白
《回乡偶书》贺知章,《送汪伦》李白

《回乡偶书》贺知章,《送汪伦》李白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①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②老大:年纪大了.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⑤衰(cuī):疏落,衰败.
  ⑥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
  【译文】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鉴赏】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这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
  李白《送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位于泾县境内太平湖畔,系青弋江流经翟村至万村间的一段水面.这里地势平坦,潭面宽阔.桃花潭西岸,怪石拔地而起,层岩陡峭,临潭峙立,形似龙盘虎踞.
  据袁枚《随园诗话》所记,桃花潭豪士汪伦邀请李白的信云:“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应邀,却不见桃花酒店,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指十里处有桃花渡,万家酒店,是说潭边有姓万的酒肆”.李白听罢,大笑不已.主人盛情款待,客人开情畅饮.李白甚感汪伦的诚意,临别作《赠汪伦》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古传唱,桃花潭也随之扬名.溯桃花潭而上,就是闻名遐迩的“黄山情侣”太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