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些报效祖国或为国争光的文章 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4:46:43
我要一些报效祖国或为国争光的文章 急

我要一些报效祖国或为国争光的文章 急
我要一些报效祖国或为国争光的文章 急

我要一些报效祖国或为国争光的文章 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赵随即被杀.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邓世昌有三儿两女,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自从1936年的三面红色旗帜在桃花山山脚迎风飘扬时,会宁就成了英雄的会宁。站在会师楼上鸟瞰全城,让人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一穷二白的县城里不知走出了多少优秀的人才,辛勤耕耘在祖国的各个岗位上,会宁是全国公认的“状元县”。
的确,会宁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因为这里不但蕴藏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这样一个黄土高坡上不知有多少千千万万的学子因贫穷的逼迫而树立人生志向,以勤学苦读而...

全部展开

自从1936年的三面红色旗帜在桃花山山脚迎风飘扬时,会宁就成了英雄的会宁。站在会师楼上鸟瞰全城,让人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一穷二白的县城里不知走出了多少优秀的人才,辛勤耕耘在祖国的各个岗位上,会宁是全国公认的“状元县”。
的确,会宁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因为这里不但蕴藏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这样一个黄土高坡上不知有多少千千万万的学子因贫穷的逼迫而树立人生志向,以勤学苦读而成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在我们村里不知出了多少“金凤凰”,其中有一位名叫侯国梁的学生,他从小就以坚定的志向为人生而奋斗着。最后终于以勤学苦读而成才,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一点光和热。
他生于1980年,是会宁县老君乡张川村人。他生长在一个家境非常贫困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农民,兄妹三人。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为兄妹三人挣学费,供他们兄妹来读书。母亲四季务农,含辛茹苦的父母就这样为子女一年四季而忙碌着。时间如东流水,就在侯国梁快上完小学的一天中午,他父亲突然长叹道:“这次高考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名校,谁家的孩子考上了……而这时勤学苦读的侯国梁学习非常优秀,于是他就意志坚定的向父亲表白说:“您就放心吧!我一定能做到那样”。转眼间,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侯国梁小学毕业了,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乡重点中学。他在初中阶段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俗话说的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时光悠悠,转瞬而过,初中三年的求学结束了。作为应届生的侯国梁,就在1997年被会宁一中以优异的成绩录取了。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在别人看来也是一件大好事,但对侯国梁的家人来说是一种忧愁,也是一种喜悦。而忧愁的是没有足够的学费供他上高中,喜悦的是望子成龙有希望了。上高中,对于我们贫困家庭来说,学费的确很高,更何况他的弟弟妹妹也在读书,作为一位农民,哪里去找这么多的钱呢?为此他的父亲亲日夜都不能安眠,逼迫无奈,最后只好厚着脸皮向亲戚朋友借。
就这样,他在高中的三年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勤学苦练,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在每周的星期天都有同学约他去逛街,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而这些时间他都用来学习,他在高中时对自己更加自信了,他坚信自己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三年后,他开始高考了,作为应届生的他,在2002年考入了南京河海大学。这样一个喜讯给村里的人带来了无限的欢欣,然而对侯国梁的家人来说,这是一种无比的喜悦,更是一种忧愁,一家人的脸上都写满愁思,原来他上大学的学费将近一万多元,这些钱对有些人来说的确不多,但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它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他父亲的头上愁出了白发,母亲更是以泪洗面,在这种情况下,村里的人和亲戚朋友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最后终于凑够了一万多元,将侯国梁送入了大学。时间每时每刻,永不疲倦的流逝,然而现在的侯国梁已为报效祖国而勤奋努力着。
他在贫穷的生活环境下能够锻炼出坚强的意志,有“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人生志向,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对人生不断地奋斗着,十几年来,面对困难,他从不气馁,终于为自己开辟出一条真正的,辉煌的人生之路。
朋友们,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只要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面对任何困难,从不气馁,只要以勇敢开拓精神和自信,才能使自己永远为祖国做无休止的求索,能使祖国快速前进,奉献一份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力量,朋友们,让我们以勇敢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去奋斗吧!让我们携手共进,为祖国而托起明天的太阳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