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咏史》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3:38:38
卢照邻《咏史》翻译

卢照邻《咏史》翻译
卢照邻《咏史》翻译

卢照邻《咏史》翻译
咏史四首(其一)
卢照邻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
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
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
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卢照邻的咏史诗,在“唐初四杰”咏史诗中首屈一指.他的《咏史四首》分别咏怀汉代四位名人季布、郭泰、郑泰和朱云.这首是第一首,写的是能屈能伸忠直孤正 、不畏强权、正气凛然的大丈夫季布.
全诗可分为四层,每层四个句子.“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概括了季布沦落为奴时的悲惨经历.他跟从项羽起兵失败,又被刘邦悬赏捉拿,当作刑徒卖给朱家为奴.朱家把他隐藏保护起来,还给他置办了田舍,他隐姓埋名以种田为生 .“幸逢滕将军 ,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此处为二个段落,既写季布幸遇伯乐时来运转,同时也是赞赏夏侯婴举贤不疑、刘邦不记私仇的贤德.按史书记载,朱家为季布向夏侯婴澄冤,以“臣各为其主用”的道理说明季布不但不应被问罪,实为贤能之士,并请他向刘邦上疏赦免季布.刘邦赦季布为郎中,又得到曹丘生替他宣扬令德,于是名声传了开来.第三段是写季布耿直忠正,当众怒斥哗众取宠、邀功请赏的樊哙,义正辞严,人皆震动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出自楚谚“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意思是季布的一句承诺比百两黄金还重.为下两句诗“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作铺垫.
据《汉书·季布传》记载,单于呈书轻视吕太后,太后怒,召来大臣商议对策.樊哙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群臣大多敷衍表示赞同,只有季布反对说 :“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 ,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谩.且秦以事胡,陈胜等起,今疮痍未疗,哙又面谀,欲动摇天下 .”此话一出,举座皆惊,群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有人为季布冒“逆鳞”而担忧,有人为季布的胆识而惊异.吕太后从此也没有再提报复匈奴的事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被制止.最后以四句议论作结,赞扬季布的耿直英勇,抒发诗人敬仰倾慕的心情.
全诗仅用了80 个字 ,就使一个亦刚亦柔、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形象跃然纸上.其中既有他的身世经历概括,又有生动传神的典型事例的细致刻划,表现季布为国家为民族甘愿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诗歌夹叙夹议,表明了诗人对高洁志士,忠良贤能的敬慕与赞赏,对阿谀逢迎之人的鄙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政治精神.
初唐时期,战争频繁,皇帝好大喜功,臣属报喜不报忧,献谀之风抬头.诗人的《咏史》诗就是对这种社会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战城南
卢照邻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唐高宗时代,对突厥、高丽、百济、吐蕃等外族边境发动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很多人以诗文借汉事表达思想.卢照邻这首《战城南》就是通过赞颂汉军将士讨伐匈奴的英勇顽强精神,表达诗人的爱国热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诗充满豪情和雄壮之气,使人振奋,是一首格调昂扬激越的战歌.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战的单于冒顿,杀父自立,灭东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势力强盛.西汉初年,不时进一步南下侵扰,严重影响西汉王朝.这里以“冒顿”对“将军 ”,冒顿既已如此勇猛,那么“将军”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这里为下文的酣战作铺垫 .“乌贪”与“紫塞”相对,说明是在异域的.“紫塞”是古代人们对长城的习惯称谓.
紫色 ,象征着高贵、庄严,不可侵犯,正与乌相对.“乌 ”字后再加以“贪”字,更易使人产生鄙薄感.诗歌利用字词的形、义及色彩在人们心中的定势,巧妙地造成一种邪不压正的气势,既为下文作铺垫,又表现必胜的信心.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照应首句,指出“将军出紫塞”的原因.敌人如此猖狂,汉军自然要奋起抗敌 .下句的“阵翼龙城南”也因此有了着落.
不但正面迎击,还左右包围,两翼的战阵已达“龙城南”——直捣敌巢.足见我军之强大,英勇抗击外敌的浩然正气充斥字里行间.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进一步描写抗敌将士的战斗生活.他们严阵以待夜不释弓,晨不离鞍,随时准备飞矢跃马 ,追奔逐北 .比起“枕戈待旦”,“夜抱玉鞍”这样的描写新颖而有气魄.“宛转”“参驔 ”,既恰当地表现了前方将士紧张而又镇定自若的心情,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诗里虽没具体说明这次交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白日即将结束,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将士们等待迎接决战的胜利,因此从心底发出了呼唤:太阳呀!请您留下来,让我们与敌军决一雌雄!日出日落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 ,“应须驻白日”的呼唤,表面悖理而近痴,实则生动地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斗志.这是由“安得长绳系白日 ”诗句变化来的 .结尾以“战方酣”三字,并未直说战争的胜负,但孰胜孰负已然明了,因为第二联已表明直捣敌巢——阵翼龙城南了.
这是一首裁乐府以入律的佳作.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说 :“ 卢之音节颇类于杨.”陈仅在《竹林答问》中也说 :“六朝之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间惟卢升之出入《风》、《骚》,气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卢前’,非虚语也.”
春晚山庄率题
二首(其一)
卢照邻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余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诗的头两句“顾步三春晚”,点明正是暮春三月,诗人不正面刻划春天的美丽,而用“顾步”两字,似乎春亦有灵性,顾影自怜,不忍离去,两个字将春天刻划得栩栩如生 ,新颖逼真 .次句“田园四望通”,放眼四望,通达辽阔.这质朴的诗句,简洁地勾勒出一个平坦、畅达的山村背景.这种幽远宁静的小山村,最是为诗人们向往的.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写的是昆虫活动的状态:那浮游的丝缕悬挂在树间,吐丝的蚕儿自由自在地爬行.那飞舞嬉戏的蝴蝶逍遥地停歇在草丛间,无拘无束.一个“惹”字、一个“乱”字,拟人化地表现出那些小动物的活跃、繁忙,而又各得其所的自在场面 .这几句具体描写山村风光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写的是植物的绚丽多彩的姿态.那慵懒的修竹在绿水旁舒展,那狂放的花心如痴如醉.“懒”字、“狂”字,生动地表现了竹、花的繁茂与恣肆.这里所描写的景物,并非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而只是山村常见的虫蝶竹花.诗人却将它们刻划得精灵可爱.
这四句诗紧扣“春晚”,将山村生机勃勃、恣态万千、逍遥自在的田园风光美.
面对自然美景,多愁善感的诗人却发出了迟暮的感慨 :“唯余诗酒意 ,当了一生中.”诗人赋诗离不开酒 ,“当了”二字抒发心中愤懑之情.诗人在《释疾文·序》里曾说 :“先朝(高宗)好吏,予方学于孔、墨;今上(武则天)好法,予晚受乎老、庄.彼圆凿而方枘,吾知龃龉而无当.⋯⋯故吾甘栖栖以赴蜀,分默默以从梁 .”万物都逍遥自在各得其所,诗人却怀才不遇,未能展其志,这当然令人感伤与失落了.
昭君怨 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据史书记载 ,汉元帝后宫嫔妃众多,难以选择,于是靠画像召幸.嫔妃们争相贿赂画工,只有王昭君貌美心高,分文不奉.画工将她丑化了许多,使她入宫五六年未能见皇上.正逢匈奴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塞.当她盛装向皇上辞行时,光彩照人.元帝悔恨莫及,怒斩毛延寿等画师.此后诗人多借此事抒发幽怨的情怀.汉乐府有《王昭君 》,晋有《王明君歌 》,《琴操 》有《昭君怨》等.卢照邻这首《昭君怨》比起当时上官仪的《王昭君》清新刚健,引人注目.
诗歌以嗟叹起句,“合殿恩中绝”,指皇上的恩德被阻绝不能下达.古诗《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诗人在此熔炼这首古诗,既交代了昭君的身世,又蕴藉着弃捐之意、艾怨之心 .“交河使渐稀 ”,是进一步阐明“ 恩中绝”的.昭君初嫁时,朝廷还时常派使臣去探望,到后来连使节也逐渐稀少了.足见皇帝已经将忠义之人忘却了,恩义断绝.
因为“ 交河使渐稀 ”,引起昭君对往事的回忆:“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当年自己肝肠寸断地辞别了汉宫,形单影只走向遥远而陌生的胡庭.她顾影自怜,一步一回首,恋恋不舍.背井离乡何其悲凉!因为永世不能回去,所以就更加思念故乡,由眼前匈奴景色想到故国景色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一边是尘土飞扬,风沙肆虐,一边是草色葱绿春意盎然.两相对照,衬托出人物的内心忧伤.这里诗人寓情于学,以有声有色的对比诗句,将人物的哀怨忧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 ,诗中主人公的感情闸门似乎终于打开,千般怨,万般恨,喷发而出,化作一个愿望:象雁儿一样一年回来一次.此处意由象外点:象鸿雁那样自由是不可能的,她的愿望只能空留遗恨.
这首五言律诗以琴曲旧题写,属对工整,音韵和谐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飞 .”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构思精巧,用词准确而贴切.卢照邻一生怀才不遇,屡屡遭受谗言和诽谤甚多.此诗明里哀叹昭君之不幸,实则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发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