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秋的抒情散文,最好再带点伤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0:09:56
写秋的抒情散文,最好再带点伤感

写秋的抒情散文,最好再带点伤感
写秋的抒情散文,最好再带点伤感

写秋的抒情散文,最好再带点伤感
这篇文章很不错,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读的时候,也许是心里也有了一份感悟,竟然读着读着眼泪就流了下来,我读过之后,也有了那种心境.推荐张晓峰的另一篇《我喜欢》,也很不错.
秋天·秋天
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
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是哪个聪明的古人想起来以木象春而以金象秋的?我们喜欢木的青绿,但我们怎能不钦仰金属的灿白.
对了,就是这灿白,闭着眼睛也能感到的.在云里,在芦苇上,在满山的的翠竹上,在满谷的长风里,这样乱扑扑地压了下来.
在我们的城市里,夏季上演得太长,秋色就不免出场得晚些.但秋得永远不会被混淆的——这坚硬明朗的金属季.让我们从微凉的松风中去认取,让我们从新刈的草香中去认取.
已经是生命中第二十五个秋天了,却依然这样容易激动.正如一个诗人说的.
“依然迷信着美.”
是的,到第五十个秋天来的时候,对于美,我怕是还要这样执迷的.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期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又记得小阳台上黄昏,视线的尽处是一列古老的城墙.在暮色和秋色的双重苍凉里,往往不知什么人加上一阵笛音的苍凉.我喜欢这种凄清的美,莫名所以地喜欢.小舅舅曾带着一直走到城墙的旁边,那些斑驳的石头,蔓生的乱草,使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长大了读辛稼轩的词,对于那种沉郁悲凉的意境总觉得那样熟悉,其实我何尝熟悉什么词呢?我所熟悉的只是古老南京城的秋色罢了.
后来,到了柳州,一城都是山,都是树.走在街上,两旁总夹着橘柚的芬芳.学校前面就是一座山,我总觉得那就是地理课本上的十万大山.秋天的时候,山容澄清而微黄,蓝天显得更高了.
“媛媛,”我怀着十分的敬畏问我的同伴.“你说教我们美术的龚老师能不能画下这个山?”
“能,他能.”
“当然能,当然,”她热切在喊着,“可惜他最近打篮球把手摔坏了,要不然,全柳州、全世界他都能画呢.”
沉默了好一会.
“是真的吗?”
“真的,当然真的.”
我望着她,然后又望着那座山,那神圣的、美丽的、深沉的秋山.
“不,不可能.”我忽然肯定地说,“他不会画,一定不会.”
那天的辩论会后来怎样结束,我已不记得了.而那个叫媛媛的女孩和我已经阔别了十几年.如果我能重见到,我仍会那样坚持的.
没有人会画那样的山,没有人能.
媛媛,你呢?你现在承认了吗?前年我碰到一个叫媛媛的女孩子,就急地问她,她却笑着说已经记不得住过柳州没有了.那么,她不会是你了.没有人能忘记柳州的,没有人能忘记那苍郁的、沉雄的、微带金色的、不可描摹的山.
而日子被西风尽子,那一串金属性、有着欢乐叮当声的日子.终于,人长大了,会念《秋声赋》了,也会骑在自行车上,想象着陆放翁“饱将两耳听秋风”的情怀了.
秋季旅行,相片册里照例有发光的记忆.还记得那次倦游回来,坐在游览车上.
“你最喜欢哪一季呢?”我问芷.
“秋天.”她简单地回答,眼睛里凝聚了所有美丽的秋光.
我忽然欢欣起来.
“我也是,啊,我们都是.”
她说了许多秋天的故事给我听,那些山野和乡村里的故事.她又向我形容那个她常在它旁边睡觉的小池塘,以及林间说不完的果实.
车子一路走着,同学沿站下车,车厢里越来越空虚了.
“芷,”我忽然垂下头来,“当我们年老的时候,我们生命的同伴一个个下车了,座位慢慢地稀松了,你会怎样呢?”
“我会很难过.”她黯然地说.
我们在做什么呢?芷,我们只不过说了些小女孩的傻话罢了,那种深沉的、无可如何的摇落之解的.
但,不管怎样,我们一起躲在小树丛中念书,一起说梦话的那段日子是美的.
而现在,你在中部的深山里工作,像传教士一样地工作着,从心里爱那些朴实的山地灵魂.今年初狄我们又见了一次面,兴致仍然那样好,坐在小渡船里,早晨的淡水河还没有揭开薄薄的蓝雾,橹声琅然,你又继续你山林故事了.
“有时候,我向高山上走去,一个人,慢慢地翻越过许多山岭.”你说,“忽然,我停住了,发现四壁都是山!都是雄伟的、插天的青色!我吃惊地站着,啊,怎么会那样美!”
我望着你,芷,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分别这样多年了,我们都无恙,我们的梦也都无恙——那些高高的山!不属于地平线上的梦.
而现在,秋在我们这里的山中已经很浓很白了.偶然落一阵秋雨,薄寒袭人,雨后常常又现出冷冷的月光,不由人不生出一种悲秋的情怀.你那儿呢?窗外也该换上淡淡的秋景了吧?秋天是怎样地适合故人之情,又怎样的适合银银亮亮的梦啊!
随着风,紫色的浪花翻腾,把一山的秋凉都翻到我的心上来了.我爱这样的季候,只是我感到我爱得这样孤独.
我并非不醉心春天的温柔,我并非不向往夏天的炽热,只是生命应该严肃、应该成熟、应该神圣,就像秋天所给我们的一样——然而,谁懂呢?谁知道呢?谁去欣赏深度呢?
远山在退,遥远地盘结着平静的黛蓝.而近处的木本珠兰仍香着,(香气真是一种权力,可以统辖很大片的土地.)溪小从小夹缝里奔窜出来,在原野里写着没有人了解的行书,它是一首小令,曲折而明快,用以描绘纯净的秋光的.
而我的扉页空着,我没有小令,只是我爱秋天,以我全部的虔诚与敬畏.
愿我的生命也是这样的,没有大多绚丽的春花、没有太多飘浮夏云、没有喧哗、没有旋转的五彩,只有一片安静纯朴的白色,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只有梦,像一样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梦.
秋天,这坚硬而明亮的金属季,是我深深爱着的.

四五月交接,正是所谓的暮春,凄清、伤怀;可在这里,内蒙古的四五月,不若说,正是春来了,树木花草才抽出了些微的绿,庄稼也开始要下种了。只是在这好的时光,竟不知怎的想起秋来,想起一些关于秋的趣事来。
文人总是悲秋。看着一片叶子,一颗枯草,或是听几声归鸿忽得鸣叫。那颗敏感的心几乎停了跳动,不畅的呼吸几乎也要窒息了,好似这些本不通情感的物件一下都通了情感了。叶子或是化作春泥更护花,或是不愿离去...

全部展开

四五月交接,正是所谓的暮春,凄清、伤怀;可在这里,内蒙古的四五月,不若说,正是春来了,树木花草才抽出了些微的绿,庄稼也开始要下种了。只是在这好的时光,竟不知怎的想起秋来,想起一些关于秋的趣事来。
文人总是悲秋。看着一片叶子,一颗枯草,或是听几声归鸿忽得鸣叫。那颗敏感的心几乎停了跳动,不畅的呼吸几乎也要窒息了,好似这些本不通情感的物件一下都通了情感了。叶子或是化作春泥更护花,或是不愿离去的千般留恋;大雁了,或是无可奈何的背井离乡,或是离群的的哀鸣、无助。秋——啊!你原个平淡的季节,怎的引起这么多的触景生情,览物伤怀来?你不也是个收获的季节吗?于秋时,看那农人们过早衰老、粗糙的劳累的脸上欣喜和希望来!
在那最为广阔的中国的农村,。农人们战战兢兢地乞求着“龙王爷”、乞求着“老天爷”,只不过是为了他们最基本的诉求罢了。劳累的秋天的收割后,又得盼着冬天的多雪,盼着春夏的暖和温润、雨水调顺。战战兢兢的乞求着、盼着,只为了这秋的丰收来。虽然这功劳都是他们自己的,锣鼓喧天的乞求,汗流浃背的劳作,精打细算的盘划,到了最后无论丰收与否,还得先着讨好起了“老天爷”,“‘老天爷’下大雨,来年收了麦麦供献你”。这或许是我儿时最能听到也最能说的话了,或可谓之儿歌了吧。只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了流传,成了儿歌了。他们只为了这不值几钱的秋的收获,甚或是丰收,每年历经这整年的煎熬,委曲求全的百般讨好,甚至,他们讨好的只是谁都没见过的也更本不会存在的虚无飘渺的虚物罢了。而这样的煎熬绝不仅于我的父辈们,是几千年来的农民们,甚或他们所经历的煎熬或是更加深重。啊——我的父辈们、受苦受难的农耕者们,你们历尽了辛酸,盼着、想着这秋,这秋的丰收。作为农民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喜欢、不深爱你——秋呢!只是希望农耕者们于秋的希望别仅是种希望呀!
农耕者们见秋而喜,只因寄托了他们的大希望。文人骚客们却因秋而悲,每是季节轮换到这时,总是有那么些的人独自地悲伤、啜泣,引发了不尽的忧思。似刘文房遇秋而吟“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人”,杜审言说得更是清楚,“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村。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更或是外国的文人们也吟哦起秋的伤怀来,“那时刻永远逝去了,孩子!。。。呵,阴惨而凄厉的秋夜,接替了金色的白日,因为白日已经展开永恒的翅膀,有如灵魂脱离躯壳”。以使流传了现在,本无甚悲情,也因秋而强说他们的悲了,或是只有等了秋菜好似有了理由来说他们的悲了。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古时曾有范姓的先生便直言,览物伤情者,若是登高望远,去国怀乡,便生悲戚之情;若是把酒临风,喜气洋洋的得宠之意,便是意志踌躇,慷慨激昂了。今有汪国真先生作诗:当你心情好时,外面的风景怎么也是好的;当你心情坏时,外面的风景怎么也是坏的(原句已记不清了,大意应是如此)。登高望远,不亦也有心旷神怡,顿生豁达之意吗?更或是古人常言,高楼莫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点点相思泪。高楼原本是辽阔,只因此时是贬黜之人,神伤之人,如此辽阔之境,更生自己的孤独、渺小之意来,怎不得悲呐!或是日日的穷望,黄花开了又调,调了又开,也不得见征人来归,即使高楼再高,望得更远,还有谁敢独上高楼呐!徒增伤怀罢了。因长于在外的漂泊、浪迹,早生归乡之意,思乡之情了,只是不得归,早是愁肠百结,适逢这秋的变化,给了一贴强的催泪的药剂,一个借口罢了。
就似我曾厌恶一个老师来,没话题了,便不由得那他出来扯话。大抵是些讥讽的话语,甚或是些无心的诅咒。觉他没甚本事,却不自知,常拿些模糊的话来敷衍我们,又常一本正经的告诉我们,人不可骄傲自大,妄论是非。当时甚是厌恶,只是现在想来也亦觉得无地自容,或许这位老师真有些言不由衷吧,但也并非如我当初想的那般恶劣吧,只不过当时自己也真是妄自尊大了吧。
可见,大抵因时间、地点的变化,心智的变化,也即是自我内心感受的不同吧,会影响,甚至是左右我们与物于事的观感。同是一样的秋,同是树叶飘落,雁雁南飞,那些文人骚客们因之悲伤、涕泣。而王摩诘也因了这秋却明了了恬静、淡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或是刘禹锡所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样是个秋,却不与他人学步,才可写出这般的清秀,这般的豁达、豪迈来,不似别人痴痴的道——天凉好个秋。其实,秋仅是个平淡的季节,也就如此而已,不过遭遇了这许多人们的无端的牵扯,竟也不自主地成了一个文化的标志了。每提起秋来,便和那秋声、秋士的悲伤牵连了关系,甚或是给人们以肃杀的冷寂之意了。大抵正如郁达夫所言,这悲伤或怡情乃是别有抱负者的托词,人自愁耳,何关其他。一般来讲,于秋的悲伤对立,自是春的欢欣雀跃了,可那个一生豪放,纵马轻裘的放翁,不也在沈园访春却常怀落寞的伤怀吗?题了那首著名的《凤头钗》吗?江南的春,更不似北国的春,无甚新鲜的气象,依旧是枯树干草,荒野颓败,江南的春,湖水消融,柳树成影,人面桃花,这样盎然的春意,竟也不能生起半分的快慰来,反倒摧心的伤,步履踉跄了。还有那个五代时的大官,每日里,不用日理万机的公务累牍的繁忙;夜间了,又是高朋满座,载歌载舞的快活。似这等的,也让后人们些微窥出些他那快活里不自觉地流露的忧闷之色(只听人传闻是这样,我怎么也不得要领)。
可见,见美景则喜,见残景则悲,或许真有这样的人,依我看来,也大抵是没深究其真的因由吧。大多人不过是因了自家的遭遇,心里或喜或悲了吧。这秋并不真是伤心的根由呀,至多不过是个无轻重的引子罢了。
这许多年来的远离故乡,使我渐渐淡忘了故乡的秋来。而在这城市里,每日里,专注于各自的蝇头小利,匆忙的穿梭于大街小道,早已分不清四季的轮换了,只是少时关于故乡秋的零碎记忆了。少时的秋,于我来说,是十分的快乐的,值得永远怀念的啊。那时也不甚惦记学业,更不懂学业于将来的意义,是以有很多的时间来供我们玩乐。偷邻人家的豆角、萝卜、瓜子,钻进破败的房子掏鸟雀,最有趣味的,莫过于由于节气的原因,刚入秋时,我们还可在村前的水坑耍闹快乐,甚或是心血来潮了,呼唤几人拿了铁锹去野外捉老鼠去,仿佛似有种为民除害的大义。于秋的零落的记忆,和家里断断续续的联系,才保留了给我稀疏大致的秋的印象。近二三年来,没有几年前丰足的雨水了,虽精打细算了后又细细的盘算,也难以在秋时得多少的收获。村子后,村人们集资修了座小庙;村前,原先深可没人的水坑也早已见不着点滴的水了。虽然有了政府对教育的大的投入,以及各种好的政策,可失学的孩子依旧,一家若是有两个孩子,只能择个有希望的去继续读书;农人们依旧不敢轻易去救死扶伤的医院,能过去就过去,不能就自己给自己胡乱弄点儿药,赌赌运气;交通更加便利了,村村通了公路,乡亲们却去城少了。常居城里的我,却愈见楼盘愈来高了,楼市愈来贵了,股市愈来牛了,市面越来繁华了,市区据说也要扩建,接近外国大城市的水平了,甚至有个什么东西也世界第三四了。秋啊!农人们幸幸苦苦、小心谨慎地劳作,盼着这结果、秋实,你却不得半点通融,毁灭了他们整的希望。这时,农人们竟与那些文人们似有了些许的相通,只是没有那样的学问罢了,可是你也能分明的看出他们的悲伤、失望来。
偶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给了我清美、亮丽的感触,竟也欲作篇文章,来效仿大家的风骨,却不知写了些什么的胡言乱语了,只能贻笑于大家了。
啊!这秋啊——只是因那文人们悲啼哀伤及我的一些切身感受,竟生出这么多地说辞来,似有不能与时俱进的落后分子的乱语、牢骚了。也罢,不若收拾了东西,去郊外看看那青山绿树,新人踏青来。信步东去,赏这北国,这内蒙古的四五月交接的春光明媚来。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