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规律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4:42:43
美的本质规律有哪些

美的本质规律有哪些
美的本质规律有哪些

美的本质规律有哪些
客观世界中的许多事物,经常给人以审美感受.例如自然界的山水花鸟,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多种多样的艺术作品.这些审美对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赋予了审美对象的多种多样.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使之具有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审美对象的多种多样,促使人们探索它们的共同根源和一般本质.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中,强调区分了“什么是美的东西”与“美是什么”明确地提出了各种审美对象的共同本质的问题,要求寻求“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美的那个品质”(柏拉图《大希底阿斯篇》,朱光潜泽《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将审美对象提到哲学问题上加以探讨.这就使得美的本质问题的解决成为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从而被放在首要位置上.然而对此问题的解决亦不是轻易之事,到底是应该把美归结为精神的产物(或者是主观的愉快,或者是绝对精神的外在等)还是肯定它的客观性,认为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莫衷一是.争论不休.那么在这里,我认为,美是应该包含内容与形式即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且二者达到完全的融合和和谐的统一.美是客观社会性的.
  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上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真理,指出人不仅认识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相对于我们的主观意识的产生的客观内容只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即物质是第一性的.它无条件地制约着作为第二性的意识的存在,即存在决定意识,那么,意识又不是孤立的静立的,它的内容是随着人美征服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不断地赋予新的内容,社会实践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它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活动,是主观见诸客观的实际行动,是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斗争过程.生产斗争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恩格斯指出:“人是唯一能够由于劳动而摆脱纯粹的动物状态的动物——他的正常状态是和他的意识相适应的而且是要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所以马克思说,这种“生产生活”是“创造生命的生活”,在这里,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向现实的转化,看到了自己的无限创造的能动性,看到了自己的实践生活在现实中获得了积极的肯定,“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人的个性和我个性的特点,因此我既在活动是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又在对产品的直观中由于认识到我的个性是物质的,可以直观地感知的因而是毫无疑问的权力而感受个人的乐趣.”(马克思《许丁.米勒的》,转引自朱国庆《艺术原理》)从而产生无比的热爱,喜悦和快感.“我的劳动是生命的自由表现,因而我享受了生活的愉快”.(《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学说发展概论》)这时,生产活动就不仅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和过程,而且也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享受的对象——美的对象.古代神话《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就是人们对生活的美的最初感受和幻想的“纪录”.“美产生于劳动”,这是马克思主义对美的来源的结论,因此,美的事物只所以美在于它是经过了人类能动创造的社会实践的劳动而产生和具有了一定的审美价值,美的对象、美的事物,例如自然界的雄伟的山峰,澎湃的海洋、鲜艳的花朵;社会生活中的豪迈的劳动场面,英雄的崇高形象,之所以无不给人以状美或优美的种种情感感受,正是有于它们是人们的社会实践的具体的生活体现.被赋于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凝结和概括了人们的能运创造.
  普列汉诺夫在论证猎获物的美时候说:“当狩猎的胜利品开始以它的样子引起愉快的感觉而与有意识地想到它所装饰的那个猎人的力量或灵巧完全无关的时候,它就成为审美快感的对象,于是它的颜色和形式也就具有巨大的和独立的意义.”(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这里,普列汉诺夫表明了美的事物的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对象的美是和事物的“样子”即事物的具体形象分不开的;二,事物的美首先在于它所包含的社会生活的内容.所以美作为一个感性具体的存在,是一个具有特殊相定性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内容处处表现于感性具体的形式中,不能脱离它而存在.试例,一个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美的事物,它当然是有着丰富内蕴的社会内容的,但是它找不到一种合适的具体的感性的形式存在,或者说,它是以抽象的形式存在着,这显然是荒谬的,站不住脚的.
  美的事物的形式有着特殊的规定性,这是自美的观念产生后找到了应该说是附着的形式就一直存在着的.而且是不以审美主体的意识改变而改变的.首先,美的事物经常是以其鲜明生动的形式——色彩、声音、形体等诉诸人们的情感感受的.各种形式美更以突出的合规律性的自然形式(例如均衡、比例、节奏、韵律)成为美的对象.它们不是天生就具有美的,它们的存在只所以成为美,还是因为它们经由劳动,实践的漫长协和,为人们所熟悉和掌握它们具有社会生活的内容,身上蕴含了人们的能动创造,才可能成为美的.如红花,本身并不具有美,只有当它与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形成的一种愉悦的快感联系在一起,审美主体的“红花美”的观念使得我们看见红的美产生美的愉快感受.而这一点往往没有被人们自觉意识到.其次,美作为内容与形式的特定的统一,由于人的实践活动本身的多样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因此这种统一也产生了多样性.如表现祖国状丽山河的美,使可从丰富多样的感性具体形象中呈现出来,李白的诗、刘海粟的画、苏东坡的词、闵惠芬的二胡表现的庐山、黄山、赤壁古迹、江河水等一条列光释夺目而又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
  综上所述,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对象化.美的本质在于它的客观社会性,它是事物的一种客观的社会价值属性,是包含着或体现着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