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习题第五段哪个词写出了拔秧的形象和性格?何为礼赞?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3:29:22
白杨礼赞习题第五段哪个词写出了拔秧的形象和性格?何为礼赞?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

白杨礼赞习题第五段哪个词写出了拔秧的形象和性格?何为礼赞?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
白杨礼赞习题
第五段哪个词写出了拔秧的形象和性格?
何为礼赞?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

白杨礼赞习题第五段哪个词写出了拔秧的形象和性格?何为礼赞?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
嘿.给你吧~~~原文也有的~
白杨礼赞
——茅盾/文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编辑本段植物白杨介绍
基本信息
  学名:Populus bonatii Levl.   科别:杨柳科   特征::落叶乔木,高5~10米.树皮灰白色,枝圆棒状,棕色或灰棕色,幼时有柔毛.单叶互生;卵圆形,长4~5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有两枚显着的腺体,边缘具微齿状,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嫩时有灰色细毛.
分布及功能
  主要分布: 文中所写的白杨是地处西北的银白杨,主要分布在新疆一带.
功能:景观、造纸、中药、西药等
著名应用
  西元前200年由Hippacrates从白杨树萃取汁液(含水杨酸),可解除疼痛及发烧.   西元1876年Felix Hoffman在德国拜耳药厂研究如何将水杨酸的可怕味道去除,于1897终於制成乙酰水杨酸 (Acetylsalicylic acid), 也就是当今每年消耗最大的阿斯匹林(Aspirin).   目前水杨酸更成为护肤、美白、除皱的美容圣品.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有托叶. 花单性异株,葇荑花序. 每花有一苞片,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雄蕊2,雌蕊1,子房1 室上位.蒴果,2-4瓣裂,种子小,多数,基部有长毛.
生活环境
  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搜索大丰杨树基地就知道更多的杨树信息,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 白杨树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它的生存.它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只要挪动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它就会把黄土地装点,撑起一片绿色.它不需要人去施肥,也不需要像娇嫩的草坪那样去浇灌,只要不挥刀斧去砍伐,给它一点宽松的环境,让它吸收自由的空气,她就会挺拔向上,她从来不对生长的土地说不.它不枝不蔓,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因为她属于草根族. 白杨树虽然出身寒微,却是最讲究生存质量的.土壤里还透着冰碴,春风中还夹着寒意,她的枝头已经冒出翠绿的嫩芽,在沉重的压力下,她的每一片嫩芽,每一片叶子都是努力向上的,而绝不弯腰乞求,更没有媚俗的面孔.秋风里,虽然脱尽了叶子,单薄的枝条依然透着精气,枝干向上,高昂着头.严冬里,它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风雪中她掘强挺立,黄土上她傲然挺立.
生活性情
  白杨树的性情是平民化的,可又是最富贵的.他可以当柴烧,可以打家具,可以做屋檩栋梁,可以制作农具,和养育他成长的黄土地一样,朴实无华,在一些人眼中,几乎会忘记他的存在.可对于荒寒贫困的黄土地,他却是伟岸的大丈夫,在一年四季里,留守着,装点着,给黄土地减几分贫寒和寂寞,增几分生动和美丽,因为,他的根已经和黄土地连为整体. 白杨树并没有想到移栽和迁徙,哪怕他的残落枝叶腐化归于泥土,也要为这黄土地增添一点养分和活力.厚实的黄土地下,涌动着白杨树不朽的生命,黄土地酥酥地勃发了,一片片地延伸着绿.
编辑本段象征手法
  本文手法: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学习本文,我们将——   1.在充分认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及内在气质的基础上,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把握散文的线索,理解作者的思路,读懂课文的关键,紧扣文中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抒情线索,提纲挈领,以此带动对全篇的理解分析.   3.注意朗读,以便更直接地感受本文直抒胸臆的抒情性语言.
编辑本段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等.   1940年冬来到重庆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创作了包括《白杨礼赞》、《风景谈》、《“雾重庆”拾零》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建国后曾任文化部长、全国政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和第三届名誉主席、中国作协主席.现存有《茅盾文集》10卷.
编辑本段创作前提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本文现已收入语文版初二年级下学期课本.
相关知识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出版的《茅盾文集》后记中,作者这样写道:“祝福这些纯洁而勇敢的祖国儿女,我相信他们不久就可以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而他们的英姿也将在文艺上有更完整而伟大的表现.”可见,作者不仅是在赞颂,而且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并寄予了无限的希望.
编辑本段字音字形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倦怠(juàn dài) 恹(yān)恹   晕(yùn)圈 参(cān)天 潜(qián)滋暗长 不折不挠(náo)   婆娑(pó suō) 虬(qiú)枝 毡(zhān)子 秀颀(qí)楠木(nán)
编辑本段词语注释
  [边际] 边缘,界限(多指地区和空间).   [视野] 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眼界.   [错综] 纵横交错.   [开垦] 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妙手偶得] 课文中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指技艺高超的人.   [精华] (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主宰] 支配.通常还有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   [诸如此类] 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力争上游]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旁逸斜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原是“逃”的意思. [姿态] 姿势,样儿.还可指态度、气度.   [屈曲] 弯曲、曲折的意思.   [盘旋] 环绕着飞或走.   [伟岸] 魁伟,高直.   [朴质] 质朴,纯真,不矫饰.   [温和] 指性情温柔平和.   [坚强不屈] 坚毅刚强,不屈服.   [宛然] 仿佛,好像.   [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磨折] 折磨、磨难、挫折.   [贱视] 轻视.   [秀颀] 美而高.颀,高.   [鄙视] 轻视,看不起.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无边无垠]辽阔无边;一望无际.
编辑本段同义词辨析
  鄙视 轻视   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看不起的意思.   主要区别:“鄙视”有鄙夷、轻视的意思.“轻视”则有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的意思.比较而言,“鄙视”所代表的比轻视的程度要重一些.   本课例句:“让那些……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编辑本段整体解读
  这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写于1941年.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第一部分   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批,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展示背景,突出主体.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不平凡.   这部分采用了先扬后抑再扬的写法.写高原景色,先写产生“雄壮”、“伟大”的感觉,后写产生倦怠单调的感觉,再写于“恹恹欲睡”之中猛醒,惊奇于傲然耸立的白杨树的出现,真可谓一波三折.
第二部分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虽……却……”、“哪怕……却……”两个句式,将环境的恶劣与白杨树的顽强的生命力作对照,突出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为下文由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三部分
  深入主体,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及气质,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连用四个“难道”,节奏一句比一句强烈,联想一句比一句扩展,内容一句比一句深刻,从而使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浅入深,由含蓄到明朗逐渐展示出来,使主题逐渐深化.】
第四部分
  揭示中心,点明意义.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从礼赞白杨树进而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五部分
  照应开头,深化中心.斥责贱视民众的反动派,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后,读者最迫切想知道的是: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作者如何来赞美白杨树?对此,作者并不立即回答,而是从容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象.   先以比喻勾出西北高原的特有景色,然后分写“黄”与“绿”.不仅讴歌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并且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深表赞叹.接着,又用彩笔浓抹出西北高原的特色——“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就自然令人产生“雄壮”或“伟大”的感觉,但同时也会感到有一点“单调”.   在指出不足之后,笔锋突然一转,由景及树,将白杨树引到读者的眼前这里,作者为安排白杨树的出现,颇具匠心.白杨树不是生长在南方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沃土中,而是生长在天地开阔、一望无际的西北高原,它以坚强挺拔的英姿傲然耸立着.映入作者眼帘的,是“一排”、“三五株,一株”,由远而近,看得更真切.这不能不使作者“恹恹欲睡的情绪”为之一振,并发出惊奇的赞叹.   先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全段呈“总——分——总”结构.第1句总写,概括全段的中心内容.“笔直”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力争上游”既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也是白杨树内在精神的外露.第2-5句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分说,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每一细节描绘,都体现了“力争上游”的特征:干,写出其高大正直;枝,写出其团结向上;叶,写出其顽强不屈;色,写出其平凡朴实.最后两句是总说,但内容已经深化,着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精神),突出了它“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个性特征.   在上文细致描写的基础上,再一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上一段的小结,下一段的开端.词句上又与第一、四段呼应.   本段分两层.第一层(1-4句):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涵.
编辑本段课后习题
  1.读一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   的大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又怎么概括?   答:讨论、明确.全文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   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   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   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   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   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   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   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   的感情.   2.看一看文中多处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   它“不平凡”的含义.   答:讨论、明确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   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   普通,意思相同.“不平凡”就是伟大,极普通就是很平凡.白杨树是一   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   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   3.提问: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   答:讨论、明确.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4.提问:课文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答:讨论、明确.写白杨树前先写高原,目的有两个.其一交代白杨树   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   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作铺垫.   5.动手在第三部分文中找一找体现白杨树外形、色彩,风格的词,   并把它们标记下来.想一想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哪个.它的含   义又是什么?   答:讨论、明确.外形:“笔直”,干;“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   旁逸斜出”枝;“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叶;色彩:“银色”“淡青色”;风   格:“倔强”,“直”“不折不挠”“力争上游”.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力争   上游、倔强挺立”它表现了白杨树不仅外形美,内在的精神更美.   6、读一读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动手画出文中排比句,反问句.看一看句法有何变化.   答:讨论,明确.句法变化是①只觉得②不想到③竟一点也不联想到   ④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句法中有异.点破象征意义.   (2)提问: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怎样加强?   答:讨论、明确.①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反问使人深思②从性格出发,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   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③从形象出发,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   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4,从品质出发,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   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   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   (3)提问: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   先抑后扬的写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   答:讨论,明确.两个“没有……”和“算不得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   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   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两词一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   的不同.先抑后扬,赞美由树到人.   (4)提问: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答:讨论,明确.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   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7、.读读第五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提问:“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答:讨论,明确.“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   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人比人   (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   (2)提问:“那也是直挺秀颀的”意思是什么?   答:讨论,明确.这句话形褒实贬,意思是楠术虽也有高高挺立的风   姿,却自居高贵,缺乏内在的美,一语双关,指树实指人——“贱视民众”   (国民党反动派)的人.   (3)提问: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   答:讨论,明确.这对比①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民   党反动派,表示愤慨、鄙弃之情②深化了散文的主题③以高昂的赞美白   杨树,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   8.提问:课文语言运用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说.   答:讨论,明确.特点是语言凝练优美,富于变化.尤其是谴词用字更   注意形象贴切.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   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用“伟岸”“挺拔”“参天耸立”写白   杨树的高大等等.   9.写高原的目的?   答:(1)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以及雄壮伟大的背景,从正面衬托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2)写了高原的单调另人恹恹欲睡,从反面为白杨树的不平凡做了铺垫   (3)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思想做铺垫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等.